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
在中共中央政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时
的重要讲话精神笔谈
(三)
【作者简介】
雒文虎,黑龙江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教育厅副厅长、党组成员;
张继旺,北京中医药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教授;
岳昌君,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所长,教授;
黄敬宝,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刘铸,高校毕业生就业协会副会长,教授。
【摘要】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进行第十四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集体学习时强调,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是新时代新征程就业工作的新定位、新使命。要加快建构中国就业理论体系,有效提升我国在就业领域的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为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本刊特组织“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系列笔谈,邀约有关教育行政部门领导、高校领导、专家学者撰文,助力深度研究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重要讲话精神,加快推动建构中国大学生就业理论体系。
【关键词】
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中国就业理论体系
青年向何方:党的青年工作重要论述
融入生涯教育的多维阐述
【作者简介】
胡昌翠,浙江大学学生职业发展培训中心教师,浙江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心研究员,研究方向:思政教育,生涯教育研究。
【摘要】
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青年工作重要论述阐明了“新时代的青年是什么”“培养什么样的青年”“怎样培养青年”等重要问题,将其融入生涯教育是落实“三进”工作的重要途径,更是帮助青年大学生解决“我是谁”“我要到哪里去”“我怎么去”这三个根本问题的关键。针对生涯教育存在的三重困境,文章重点挖掘青年工作重要论述融入生涯教育的价值意蕴,提出“五业并举”的突破理路,为高校探索本土化生涯教育模式、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参考。
【关键词】
青年工作;生涯教育;价值意蕴;融入路径
【作者简介】
本文由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和同道猎聘集团共同撰写的《2024人工智能行业人才报告》改编而成,课题组织成员包括:邹先强、刘松博、陈姚、林琳、毛凯贤、雷子腾、王亚婷、李菁怡、杨倩、郑颖美、权贵杰。
【摘要】
本文深入探讨了人工智能行业的发展态势及其对行业人才的深刻影响。通过分析当前人工智能行业的主要发展趋势,结合数据着重讨论了人工智能行业的人才现状,指出人才供需和就业等问题,针对性提出了应对人工智能行业人才问题的措施建议。人才政策的调整和优化对人工智能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本文旨在为政策制定者、企业管理者和高校等提供数据支持和实践参考,以促进人工智能行业人才生态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人工智能;行业发展;人才分布;人才指数
【作者简介】
兰玉娟,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副教授,研究方向:生涯教育;
陈彬,湖北省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主任助理,研究方向:生涯教育,就业指导;
喻怡,湖北省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就业指导部主管,研究方向:生涯教育,就业指导。
【摘要】
高校生涯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充分发展个人能力、实现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是立德树人、就业育人的重要环节,越来越受到重视。现阶段生涯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大多借鉴西方经验,随着全球一体化和合作交流的不断深入,高校生涯教育本土化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议题。本文旨在探索高校生涯教育本土化的涵义、意义、现存问题和主要任务,以期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
生涯教育;本土化;就业育人;思考实践
【作者简介】
丁刚,天津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职业生涯管理;
李珲,天津农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
【摘要】
职业价值观对个体求职就业具有指向性作用,识别“00后”女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特点对其职业生涯发展具有现实意义。采用自陈式方法收集130份文本资料,运用编码和频次统计方法发现,“00后”女大学生就业最为看重工资待遇,其次是人际关系,再次是工作时间、工作地点;较为看重成长和发展、职业兴趣、轻松舒适、安全稳定等要素。结合“00后”女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特点,可从职业价值观引导、务实观念灌注、奋斗精神培育、平等就业环境创设等方面予以干预。
【关键词】
“00后”;女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编码
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现状
及影响因素探究
——基于问卷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
【作者简介】
张涛,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研究方向:大数据,平台经济;
张以恒(通讯作者),厦门大学王亚南经济研究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劳动经济学,国民经济学等。
【摘要】
本文基于对全国2017—2023年高校毕业生的2260份问卷调查数据,探究了我国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第一,近年来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率的上升对稳定毕业去向落实率发挥了关键作用。第二,男性、受教育年限较低、毕业院校层次较低、对个人发展机会较不看重的高校毕业生选择灵活就业的概率显著较高。总体来看,灵活就业是许多难以跨越标准就业“门槛”的高校毕业生的无奈之举。第三,地区平台经济发展水平提升显著提高了该地区就业的高校毕业生选择灵活就业的概率。本研究可为发挥灵活就业对高校毕业生的吸纳作用从而提升其毕业去向落实率提供重要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平台经济;毕业去向落实率
【作者简介】
王志宇,长春大学就业创业指导中心副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生涯教育与就业指导;
宋姣,吉林省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副主任,研究方向:生涯教育与就业指导;
毕莹,长春大学就业创业指导中心科长,讲师,研究方向:生涯教育。
【摘要】
本文基于对吉林省2018—2023届部分毕业生调研数据和吉林省高校近年来就业育人相关实践成果,以职业发展的生态学理论作为研究依托,通过实证分析方法,探究高校就业育人工作对促进毕业生选择留在吉林省内就业的作用,厘清“就业育人-高校毕业生就业地域选择-东北振兴战略”三者间的作用关系,并因应提出了基于东北振兴战略的就业育人模式。
【关键词】
就业育人;东北振兴战略;就业地域选择;职业发展的生态学理论
我国大学生创业政策的
演进逻辑与未来展望
——基于历史制度主义视角
【作者简介】
王皓月,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学、民族教育学;
夏仕武,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治理,大学生创新创业。
【摘要】
基于历史制度主义视角分析我国大学生创业政策的历史演进,我国大学生创业政策经历了以政策引导与缓解就业压力为特征的初创发轫期(1998—2007年)、以能力提升与外部保障为特征的逐步发展期(2008—2013年)、以深化合作与加大支持为特征的快速推进期(2014—2019年)、以质量提升与科技赋能为特征的融合拓展期(2020年至今)。大学生创业政策发展背后存在复杂的变迁逻辑,体现在受嵌入宏观情境影响、关涉主体互动推动政策变迁、受制于路径依赖影响。展望未来,应基于深层社会结构,推动大学生创业政策完善创新;协调内外动力因素,保障大学生创业政策长期发展;突破路径依赖困境,消弭大学生创业政策发展阻力。
【关键词】
大学生创业政策;历史制度主义;大学生创业
【作者简介】
马岩,天津财经大学党委副书记,思想政治研究员,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管理。
【摘要】
培养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高素质人才,不断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是新时代高校的责任和使命。基于此,应开展以就业能力培养为导向的高校人才培养改革。培养就业能力,需坚持需求驱动、柔性响应、结果导向、闭环验证的基本思路;统筹兼顾,在供给、需求侧开展充分调研,以调研结果为导向优化专业设置、课程设计、课堂教学,并推动就业改革。
【关键词】
就业能力;需求牵引;缺口识别;培养过程
【作者简介】
麻丽娟,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智能控制学院党总支书记,副教授,研究方向:教育管理,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
【摘要】
中国特色学徒制作为一种创新的教育与培训模式,旨在通过校企合作,提升高校毕业生的技能适配度,增强职业认同感,并拓宽就业渠道。然而,企业参与度不足、教育资源不均衡分配以及学徒权益保障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制约了学徒制对就业质量提升的效果。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完善政策法规、加强企业与高校的合作、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并加大政府支持力度。通过这些调适策略,可以有效提升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促进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
中国特色学徒制;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技能适配度